History中央區的歷史
江戶的中央“日本橋”

皇居的東側,與東京站相鄰的中央區街道。
以銀座為首,作為日本第一的繁華街而聞名的這條街,1590年(1590年)德川家康進入江戶的時候幾乎都是長著蘆葦的潮之濱。
首先在江戶城和外壕內進行了整修,1603年(1603)隨著江戶幕府的開幕,江戶的城鎮分配開始了。挖開神田山(駿河台)的土,填埋了豐島的洲崎,沿著從濱町附近到南新橋的隅田川一帶形成了。日本橋、京橋等町人地似乎在1605年左右完工。
另外,據說建造大江戶所需的龐大勞動力是日本全國各大名命令建造幫忙而提供的。
日本橋是在平川向東延伸成為現在的日本橋川的地方架設的橋,關於橋名的由來,在《御府內備注》中記載著“這座橋是江戶的中央,各國的行程也由這裡決定,所以有日本橋的名字”。1604年(1604年)五條街道的製形成時,幕府以日本橋為起點,想要使所有道路發達的理念成為了日本橋的名字。另一方面,京橋被架設也幾乎是同一時期,這條路是東海道的出發點,也就是大江戶的主要街道。京橋的欄杆上和日本橋、新橋一樣裝飾著寶珠,之後作為江戶的玄關口發揮了作用。
那麼,與五條街道的製一起誕生的是驛站、傳馬、助鄉等。在成為全國交通要員的江戶,從事傳馬角色(傳馬的供給)的,在大傳馬町、小傳馬町、南傳馬町佐久間善八、馬込勘解由、小宮善右衛門等負責鎮上的取締和傳馬供給的分配。另外,馬喰町成立了馬市,提供傳馬用的馬匹。
除此之外,中央區還居住著很多擔任幕府御用的御用工匠和御用商人,其職業成為町名的地方很多。以金座、銀座為首,製作刀鞘的鞘町、美國商人之町的本石町、甚至是本革屋町、鐵炮町、釘町、紺屋町、桶町、吳服町、鍋町等,都是該工匠的城鎮。就這樣町域相繼擴大,元和3~4年(1617~18)元吉原地區,1624年(1624年)八丁堀的東方被填埋,寬永末年之前現在的中央區域大部分被建成了。
家康下到江戶的時候,有跟隨家康從攝津移居過來的漁民。他們被賦予了在江戶近海的自由操作權,但也和當地漁民發生了糾紛。於是他們向幕府提出請求,填埋隅田川河口的三角洲,建造島嶼並移居。1644年(1644年),這是佃島的開始。
江戶名產“大火”的復興

1657年(1657年)正月,本妙寺(文京區)發生的大火(明歷大火=俗稱振袖火災)燒毀了江戶市內的60%,造成了冬天的大慘案,死者10萬7000多人,江戶城的天守閣也被燒毀,現在的中央區域除了一部分以外幾乎變成了廢墟。
幕府立即著手大規模的復興事業,在寬文年間(1661~72)之前,通過新的區劃完成了江戶的市區。
無論是作為防火地的廣小路,還是大名宅邸除了御三家以外都轉移到了城外,都是在這個時候。
中央區和八丁堀、靈岸島一起武家地變多了,日本橋、京橋一帶成為了町屋擴展開來。築地也是由信徒佃漁民親手建造的木挽町一帶,西本願寺遷移到這裡,形成了今天的形式。
另一方面,從現在的人形町到富澤町形成的遊郭元吉原以大火為契機轉移到了淺草。所謂的大江戶八百八町是今後的事情,中央區作為商業地突出發展起來也是今後的事情。
現在百貨店的起源是江戶

日本橋是日本屈指可數的Debert和老字號。
這個繁榮的根源是元祿年間前後建立的。首先,1662年(1662年)白木屋(今天的東急)在日本橋開了店,接著是延寶年間(1673~80),之後以“沒有現銀價”商法而聞名的三井越後屋(三越)在本町1丁目開店。
大丸的開業也在江戶時代。
另一方面,大傳馬町的木棉批發店最初也只有4家,1686年(1686)在批發店下面的70家木棉經紀一起升格為批發店,之後作為新興勢力的商人發揮了很大的力量。
最近,被稱為老字號、名店的店相繼誕生了。
以前是運河和河岸的批發街

江戶的人口在中期以後達到100萬和110萬,支撐這龐大人口的物質供給依賴於能夠大量運輸的海上和河川運輸。
在面向大海的商業地中央區域,為此設置了好幾條運河和河岸,其中日本橋川、京橋川、三十間堀、八丁堀的河岸是可以說是水運大動脈的要路。
連結日本橋川的入船護城河有鹽河岸、米河岸、小舟河岸、堀留河岸,穀物、鹽物、幹物類的批發倉庫呈現白壁排列在一起,沿著京橋川,如薪河岸、竹河岸等名所示,經營薪炭、竹木類的批發店鱗次櫛比。
另外,海產品在從室町1丁目到小舟町沿著日本橋川一帶立著魚市,非常熱鬧。
像這樣商業活動盛行起來的話,商人們之間就建立了組織。1694年(1694年),日本橋聚集了從大阪運來的各種行李的批發店,為保障海難等貨物的共同損害而誕生了十組批發店。1813年(1813年),這一發展、變化成為一種獨占團體的股票夥伴。另外,在魚市場上,本町船組、本小田原組、本船町橫店組、安針町組四組批發店被建成。
江戶歌舞伎的發祥地

中央區也是江戶町人文化的發祥地。江戶歌舞伎起源於本區,成長起來,明治以後,本區成為了新劇的中心地。
江戶歌舞伎始於1624年(1624年)中村座的猿若勘三郎在中橋南地(日本橋和京橋中間)舉起櫓。不久,市村座緊接著,不久森田座、山村座就被公認上演了。
明歷以後,包括人形淨琉璃等地在內,戲院只限於堺町、葺屋町、木挽町三個町,所以4座聚集在這裡,這三個町和魚河岸並列,是孕育了最江戶人風氣的地方。
以被稱為“演員氏神”的市川團十郎為首,市川團藏、岩井半四郎、尾上菊五郎等超級巨星獲得了巨大的人氣,文化·文政時期出現了以《東海道四谷怪談》而聞名的鶴屋南北(第四代),另外,長歌的杵屋六左衛門、歌舞伎伴奏方的田中傳左衛門等也輩出了。
成為山村座被拆除的原因的繪島·生島事件(1714)表明,最近歌舞伎已經不僅是平民,所有階層的人們都狂熱起來。
文化人聚集的江戶中心地

大江戶的中心地·中央區域,是文化人多居住、活動的地方。
早有三浦按針、河村瑞賢等為確立幕藩體制做出貢獻的人們,到了中後期,治理了三代將軍家光之痘瘡的名醫岡本玄治、蘭學醫、蘭學家前野良澤、杉田玄白、桂川甫周、儒學者荻生徂徠、青木昆陽、國學平田的祖先賀茂真淵舉、村田胤。
出版浮世繪的書店也很多,馬喰町的西村壽堂用多色印刷出了東錦繪,又發現了歌麿的畫才的是通油町的蔦屋重三郎。
出生於小傳馬町旅籠屋的石川雅望是狂歌師宿屋飯盛,杉山杉風是本小田原町的御用魚商人,本町2丁目的藥種小間物店是式亭三馬的店,同樣是時尚本作家的山東京傳是銀座1丁目經營吸煙用品……。
身分和職業也是各種各樣的人在這裡創造了自由的文化。
從江戶到“東京市”

到了明治時期,新政府在中央政治機構改革的同時,加快推進町政改革,1878年,隨著郡區町村編成法的實施,東京府內設置了曲子町、日本橋、京橋、芝、麻布等15個區。
日本橋區、京橋區在這裡成立,到現在作為中央區合併為止約70年間,2區的時代持續著。
東京市於1889年從東京府獨立出來,這是有名的無辜。
府知事兼市長,沒有市政府大樓,也沒有市政府的官員。
真正意義上的自治制度確立是在9年後的1898年,這時首次在曲子町區有樂町2丁目的東京府廳舍內開設了市政府。
關東大地震和東京大空襲

1923年9月1日發生的關東大地震給整個首都帶來了嚴重的災害,在中央區,日本橋地區也全部滅亡,京橋地區也燒毀了80%,造成了慘劇。
結果,日本橋的魚河岸轉移到築地,復興事業建成了昭和大道等新的道路。另外,震災後,松坂屋、松屋、三越等百貨商店一起進入銀座。
咖啡店、酒吧等也更加熱鬧,產生了“銀布拉”這個詞,到了1930年以後,可以看到摩加、摩波以時尚的風格在街上闊步前行的樣子。這個時候,舞廳和咖啡廳也很受歡迎。
但是,這樣的繁榮也隨著戰時色彩的濃厚而下火,1945年東京大空襲中,東京變成了大樓混凝土碎片重疊的瓦礫街道。
新生“中央區”的誕生與發展

銀座、日本橋的復興迅速推進,1947年,東京實行23區製,此時,京橋區和日本橋區的地域合起來誕生了現在的中央區。
新生中央區作為日本的經濟、文化中心而復興是在1951年簽訂了和約。
進入30年代後,大廈熱潮到來,東京奧運會前後,河川被填埋,頭上是高速公路,腳下是捷運行駛的新城市景觀誕生了。
圖片提供:中央區宣傳課(1982年(1982年)5月攝影)